一般采用海南本地种,果型以椭圆形、长卵形为佳,严禁从槟榔黄化疫苗区选种或购进种苗。选树龄20年左右的海南本地种作为留种树,且生长健壮、茎干粗壮一致、节间均匀且短、叶片8片以上且青绿、叶梢下垂、每年4蓬以上果穗、年结果多而稳定。果穗宜选择5-6月间充分成熟、结果大且多、果大小均匀的第2、3穗。[6]
催芽:选择荫蔽地,作宽130厘米、高10厘米的苗床,床底铺1层河沙。将清洗好的槟榔果实果蒂向上,按3厘米行距排好,表面盖5厘米的土层,再盖上等保湿物,每天浇水1次。25-30天后槟榔种子开始萌芽,此时剥开果蒂,发现白色生长点即可育苗。
育苗:用高20厘米、宽15厘米的营养袋装入3/5细塘泥或营养土(表土、火烧土、土杂肥按6:2:2混合),然后放进萌芽的槟榔种子,芽点向上,再用细塘泥或营养土将营养袋装满,后在营养袋顶端盖草。用水淋全湿为止。
选苗:经过1-2年的培养。选生长5-6片浓绿叶片、高60-100厘米的健壮苗定植。
定植要求:一般于3-4月、秋季8-9月定植,以8-9月雨季定植最佳。行距2.5-3.0米.株距2.0-2.5米,定植1500-1650株/公顷。
定植方法:种植前开挖种植穴,山地沿等高线环山行内边挖80厘米x80厘米x45厘米穴;平地开挖穴的规格是上口60厘米、下口50厘米、深40厘米;低湿地开挖穴应在畦上,不宜太深,12厘米即可。开挖穴时应注意把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;回土时先回表土,再用过或农家肥混均匀后回入穴中。营养袋育苗移栽前应将营养袋除去,种苗后淋足定根水,并盖根圈草。[6]
田间管理
除草培土:槟榔植株成活后,要及时把灌木砍除,留下一年生的革命菜等叶生杂草覆盖地面,保持土湿润,有利于槟榔生长。一般每年除草2-3次、培土3-4次,促进根系的生长。
间种:为抑制杂草的生长,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,可在槟榔园地中种植绿肥或作物,改善槟榔生长环境。
槟榔(含苞)
施肥:幼龄树,幼龄槟榔为营养生长阶段,其生长主要是建造根、茎、叶的营养生长,需要氮素较多,施肥应以为主。一般每年施3次,每次施农家肥或塘泥5-10kg/株、磷肥0.2-0.3kg/株,施肥前先在槟榔树冠两边开深30厘米沟,然后深施,回土。随着植株的成长,年施肥总量逐年增长,施氮磷钾复合肥0.5-0.6kg/株,果实收获前1年应加大的用量。每次施0.2kg/株。
成龄树,成龄树槟榔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,对钾素的需求较多,故成龄树应以增施钾肥、磷肥为主,氮肥为辅。一般每年施3次。第1次为花前肥,在2月开花前施下,施农家肥或塘泥15kg/株、氯化钾0.15kg/株;第2次为青果肥,此期叶片生长旺盛,果实迅速膨大,需要较多,施农家肥10-15kg/株、0.2kg/株、氯化钾0.2kg/株,或施氮磷钾复合肥0.3kg/株;第3次为冬肥,以施钾肥为主,在11月施农家肥15kg/株、0.5-1.0/株、0.2kg/株。[6]
采收管理
海南槟榔采收期一般从8月至翌年4月左右。果实达到24-32个/kg时即可采收。[6]
病虫防治
槟榔树易发生的病害有叶斑病、叶枯病、炭疽病、疫病、果穗枯萎病、叶细菌性条斑病、芽腐病、黄化病等。虫害主要有红脉穗螟、叶蝉、蚜虫、粉虱,蚧壳虫、红蜘蛛、椰心叶甲等。槟榔病虫害防治应以综合防治为主,即在治病的同时兼治虫害,在杀虫的同时兼治各种病害,同时,要及时清园,方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。
、、、等虫害,同时并发烟煤病、炭疽病等,可用20%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g+70%甲基托布津20g+200万IU农用链霉素3g对水15kg喷雾,7-10天喷1次。
咬食心叶及花、、果实,同时并发果穗枯萎病,造成落花落果,可用锐劲特12毫升+30%爱苗5毫升对水15kg喷雾于心叶、花、花苞、果实等部位,湿透为好。
椰心叶甲虫咬槟榔心,在不影响生长点的情况下,用利刀自下向上斜45°砍除心叶,然后用布包20g敌百虫放在生长点上,滴注杀虫。
疫病、同时有、等,可选用30%爱苗10毫升+72%克露可湿性粉剂20g+200万IU农用链霉素3g+10%吡虫啉10g对水15kg喷于叶片及树干。
、细菌性条斑病、叶枯病并发,同时有蚜虫、蚧壳虫、粉虱危害时,可用30%爱苗5g+20%叶青双20g+10%吡虫啉20g对水15kg喷雾于叶片,以湿透为宜,间隔10天喷1次。
若发生生理性黄化,如叶斑病、炭疽病、细菌性条斑病,或天气干旱、缺水缺肥等造成的黄叶,或已经染病的植株,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,可用根腐硝30g+枯黄超能肽30g对水20kg灌根,促进根系生长,后培塘泥或火烧土,逐步恢复长势。[6]
主要价值
营养
槟榔(果实)
槟榔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,
[7] 槟榔原果的主要成分为31.1%的酚类、18.7%的多糖、14.0%的脂肪、10.8%的粗纤维、9.9%的水分、3.0%的灰分和0.5%的生物碱。槟榔还含有20多种微量元素,其中11种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。槟榔种子含总生物碱0.3%-0.6%,主要为槟榔碱,并含有少量槟榔次碱、去甲基槟榔碱、异去甲基槟榔次碱、槟榔副碱及高槟榔碱等,均与鞣酸集合存在。还有鞣质、脂肪、甘露醇、半乳糖、蔗糖、儿茶精、表二茶精、无色花青素、槟榔红色素、皂苷及多种原矢车菊素的二聚体、三聚体、四聚体等。所含脂肪酸的组成为:月桂酸19.5%、肉豆蔻酸46.2%、棕榈酸12.7%硬脂酸1.6%、油酸6.2%、亚油酸5.4%、十二碳酸0.3%、十四碳烯酸7.2%,又含氨基酸。其中脯氨酸占15%以上。
[8]药用
据药监部门透露,目前我国有225个药品含有槟榔。统医学认为,槟榔具有“杀虫,破积,降气行滞,行水化湿”的功效,曾被用来治疗绦虫、钩虫、蛔虫、绕虫、姜片虫等寄生虫感染。由槟榔与、、组成的主治“七情气逆,上气喘急,妨闷不食”,民间有在婴儿出生一周后服用四磨汤的传统,据说有利于孩子肠胃,以后不闹肚子。[9]
经济
槟榔经济价值高,每公顷可种植1500-2000株左右。中国槟榔品种产量高,单株产量可达30kg左右,经济价值高。中国海南、台湾、湖南等地群众自古就有消费槟榔的习惯,是主要的咀嚼食品。目前仅加工产值就达35亿元,提供就业岗位20万个.市场潜力大,随着科学技术的注入,深加工产品种类丰富,消费市场逐渐扩大,市场前景更好。[5]
现代研究
医学界长期以来怀疑经常嚼食槟榔会造成口腔溃疡、牙龈退变、黏膜下纤维化,进而导致变,医学研究发现咀嚼槟榔令口腔癌的风险上升8.4-9.9倍,槟榔果中的槟榔素和槟榔碱具有潜在的致癌性,槟榔的花、藤都含有致癌物质,美国和日本曾用槟榔提取物进行实验,发现会导致鼠类癌变。[9]
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(IARC)收集了包括中国台湾、印度、巴基斯坦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百篇槟榔研究报告,掌握了充分的流行病学证据后,于2003年8月7日发表结论认定咀嚼槟榔可致癌。IARC官网今年4月更新的一级致癌物目录,发现槟榔果、槟榔咀嚼块赫然在列。所谓一级致癌物,是指对人体有明确致癌性的物质或混合物,除了槟榔外还有如、、、、、、等著名毒物。[9]
2011年《》发表研究称,在流行嚼槟榔流行的国家和地区中,口腔癌的发病率名列前茅。世界上槟榔消耗最大的国家是印度,该国的口腔癌发病率居世界第一位。居世界第二的是巴布亚新几内亚,该国接近60%的居民咀嚼槟榔。中国台湾地区也是咀嚼槟榔成风,每10万男性居民中就有27.4例口腔癌患者。目前,医学界已发现槟榔与咽癌、喉癌、食道癌等有明显相关。[10]
槟榔危害:
⒈对牙齿本身不好:长期嚼槟榔,对牙齿磨耗严重。
⒉对牙周不好:槟榔汁跟石灰混在一起,容易形成牙结石,不仅影响美观,而且影响牙周健康。槟榔纤维粗硬,还可能会刺伤牙龈或堵塞牙缝,造成牙龈的压迫而发炎。
⒊对口腔黏膜不好:轻则可能引起粘膜病变,重则演变为口腔癌。
⒋对颞下颌关节不好:长期咀嚼会加大颞下颌关节负重,引起关节弹响,疼痛等症状。严重时还可导致关节盘穿孔。
⒌对消化系统的影响:槟榔部分成分会损害味觉神经与唾液分泌,影响消化功能。此外,槟榔渣也刺激胃壁,严重可导致胃粘膜发炎甚至穿孔。[11]
植物文化
兵征南越,以槟榔解军中瘴疠,功成后建扶荔宫于,广种南木,槟榔入列。事在《》、《》和今广州有载。
的时候,干陀利国(今)进贡槟榔,朝廷转赐大臣,朝臣答谢的诗词多录于《梁史》。
后主写他的大周后,有“烂嚼红茸,笑向檀郎唾”的词句,槟榔、美人、情郎,历历如画在目。
好槟榔,有两个用来装槟榔的手工和田玉罐是长寿的乾隆一生挚爱。两物今存。
在折子上御批:“朕常服食槟榔,汝可随时具进”、“惟槟榔一项,朕时常服用,每次随贡呈进,毋误”。两折今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。[12]